香格里拉维西,滇金丝猴生态乐园!

—— WEIXI DIAN GOLDEN MONKEY NATIONAL PARK ——

走进维西,赏滇金丝猴自然画卷!

—— WEIXI DIAN GOLDEN MONKEY NATIONAL PARK ——

玛丽玛萨村落


  玛丽玛萨村落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的特色族群聚居地,以下从聚居分布、文化习俗、语言文字、旅游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聚居分布

  玛丽玛萨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截至2020年人口约2000人。根据2022年田野调查,该群体集中分布于塔城镇海尼行政村高古、海尼自然村及柯那行政村关里洛、新村等地。

  文化习俗

  信仰习俗:汝柯村玛丽玛萨人的信仰处于混融状态,多种宗教并存较为突出,原始宗教、东巴教以及藏传佛教都被人们所信仰。在当地人的信仰生活中,它们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而存在,不能被截然分离为互不相关的三个部分。有的村民甚至不能区分出三者之间的界限,在信仰的观念世界中,“原始宗教”“东巴教”“藏传佛教”的概念是陌生的,而只有“东巴”“活佛”“山神”等具体的信仰实体。

  传统婚俗:婚姻一般要经过恋爱、提亲、定期、婚礼以及回门等步骤。恋爱时,玛丽玛萨男女谈恋爱,双方的父母一般都不知道。提亲时,媒人通常由本家族中能说会道的人担任,一般是男方家中聘请媒人前往女方家中提亲,携带酒、茶、糖等礼品。女方家长主要考虑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年龄是否相当,男方家境如何以及身体是否健康等因素,若认为可以就向媒人敬酒,否则就不敬酒,通常情况下媒人要去三次左右女方家才会答应下来。婚礼通常举行两天,第一天由男方家去女方家送些彩礼,第二天便可将新娘迎娶回家。

  家庭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世系以父系来计算,财产由男性继承;一般家庭由两代人或三代人共同居住,是较为典型的父系制扩大家庭。男性家长决定全家的主要事务,妻子作为其得力助手亦在家庭中拥有一定的权威,甚至可以在其丈夫不甚得力时掌管全部家政大权。但是,妇女被限定不得参与社会活动和外出务工经商,不能宰杀家禽家畜与做耕地播种之类农活,有宾客来时吃饭不上桌,村寨中跳舞等娱乐活动时也不能处于领舞的位置。家庭中如果有几个儿子,成婚后一般要分家出去另过,何时分家以及怎样分均由长辈说了算,往往是长子和年龄较大的几个儿子搬出去成立新家,年龄最小的儿子留在祖房中同父母长辈一块过日子。分家时一般都要预留好父母的养老田,父母亲去世后如何分配养老田可按先前协议办理,或按家族中长老的意见办。但母亲嫁过来时若从娘家带过来私房田,则只能由女儿继承,若无女儿可由娘家出面收回。丧妻后丈夫可以再娶,育有子女的寡妇则只能招婿上门,无子女者方可再嫁,但再嫁时只能带走自己的随身生活用品,不得带走男方家任何财产。家庭中素有敬老的习俗,子女对老人有赡养的义务,不尽孝道者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语言文字

  玛丽玛萨语:在与周边藏、傈僳、纳西等民族的长期交往中,玛丽玛萨人逐渐吸收了纳西语、藏语、傈僳语、汉语中的诸多词汇,再在生活中对其加以创新和改造,最终杂糅而成今天独具特色的玛丽玛萨语。

  玛丽玛萨文:是云南纳西族玛丽玛萨人使用的民族古文字,主要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乡。该文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主要构字方式,未发现形声字及印章篆刻留存。华东师范大学王元鹿教授通过《玛丽玛莎文字源与结构考》等系列论文,系统论证其文字属性为纳西文字的变种,并揭示了少量字符受汉字、藏文影响的特征。玛丽玛莎文是仅存于云南省维西县塔城乡约百名纳西族居民中使用的民族文字,根据2023年研究显示,该文字仍保持活态传承,但未见现代篆刻艺术创作应用。

  旅游发展

  近年来,维西县政府拨出专款用于“玛丽玛萨人”的新农村建设。随着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看神川热巴、观滇金丝猴、赏玛萨风情”成为了塔城镇吸引游客的一句响亮口号,玛萨风情园、玛萨山庄等旅游休闲设施也应运而生。

上一页: